有機構曾進行網上調查,訪問五百多名港人對求婚的看法,結果近七成受訪者認為在情人節求婚成功率較高;適逢今年雙春兼潤月,估計有大批情侶拉埋天窗。結婚前影輯靚相是必然動作,以往很多新人都愛到室內照相館「企定定」拍照,現在卻鍾情戶外取景,甚至飛往日本、台灣和歐洲等地影婚紗相,究竟怎樣的婚紗相才算是美?本地舊式影樓師傅林國盛,與新一代婚紗相攝影師Terry Lo都異口同聲說,婚紗相最重要不是美,而是要耐看!
網上潮流雜誌
網上推廣
時下新人影婚紗照,要求似乎愈來愈「誇」,草原騎白馬、廢墟燒枯木,甚至跳降傘攀崖壁潛深海的我都見過,負責拍攝的婚紗攝影師,難道真的要懂飛天遁地?四年多前起加入婚紗攝影行業的Terry Lo認為,照片拍出來的效果必須夠自然,「找我影相的客人都知道,我的拍攝風格是自然,我不喜歡新人擺一些『指天篤地』的造作照片。還有,最重要是拍攝過程要開心好玩,這才可補捉兩人的喜悅,影出來的婚妙照才耐看。」耐看,似乎是不少婚紗攝師追求的相片效果,包括有四十年歷史的善美影室(前身為尖尖照相)負責人林國盛,「近年有不少新人專誠走來影樓影,想影一輯較耐看的婚紗相,他們很多在結婚時已找攝影師影戶外照,但拍攝時往往影到『天花龍鳳』,最後沒有一張可以放在牀頭細賞,他們想影一張多年後再看仍覺得好看的婚紗相。」林國盛續說:「拍攝婚紗相最重要是補足新人的眼神和笑容,呈現他們內心的喜悅。」
網上潮流雜誌
網上推廣
林國盛回憶說,上世紀六十年代婚紗相全是黑白攝影,相片中的背景十分簡單,只有一幅拉布,新娘十個有十個手拿一束劍蘭,「當時捨得花錢影婚紗相的人算是比較富有。」到上世紀七十年代,人們追求較花巧的相片背景,故大部分照相館都會裝修成歐陸庭園,羅馬柱、火爐壁等布置,應有盡有。當年一輯婚紗相,收費絕不便宜,「我1977年結婚,當時一輯婚紗相套餐約一千至二千元,但我當時人工也只有一千多元。」林國盛於1970年起在影樓工作,並於1996年接手經營,他坦言,接手後前來影婚紗相的人已愈來愈少,大多數是影證件相和家庭合照,「潮流興往外地影婚紗相嘛!」
網上潮流雜誌
網上推廣
的確,近十年港人興起往外地拍婚紗照,目的其實是想找一些與別不同的拍攝場景。然而,Terry認為新人毋須勉強往外地找特別風景拍攝,「我認為對新人有意義的地方才是最佳拍攝場地,再者,香港其實有很多富特色的景點,未必需要花錢出外。總之,婚紗相應以人為本,風景反而次要。」在林國盛的影樓內,有不少三、四十年前的婚紗相,幾乎清一色是室內拍攝,新人所擺的「甫士」亦很簡單,這類舊式婚紗相,今天看來,絕不覺得老套。Terry說:「數年前很流行去台灣影婚紗相,但很多朋友都說,現在看這批相已經覺得很『娘』。潮流總會過去,大家不應跟潮流走,應該做回自己,影一輯屬於自己的婚紗相。」網上潮流雜誌
網上推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