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政事務局日前舉辦「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11」,邀請了亞洲11個國家的文化部長與高層官員到來,就今年的主題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延續與弘揚」交流意見。論壇取得很不錯的成效,尤其是在「亞洲文化部長座談會」上,與會代表都就各自面對的挑戰以及應對的措施,有精辟論述。從大家的發言可見,隨着亞洲經濟蓬勃發展,各地都日益重視對自身文化傳統的保護與弘揚。香港近年也日益關注本地文化傳統的傳承,并且推動亞洲各地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。這些做法符合時代的趨勢,值得繼續努力開展。
網上潮流雜誌 近年一個重要的國際話題,是國際重心東移之說,就是說隨着亞洲地區的發展進程,國際事務的重心、國際關注的焦點,漸漸從歐美向東轉移。這主要表現在經濟、政治領域上。我們還發覺,亞洲在文化領域上也能有所作為。亞洲的經濟發展加上全球化,使歐美文化在亞洲各地迅速擴張。這一方面對各地的傳統文化造成威脅,另方面也使各地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重視起來,認為經濟發展不應以犧牲文化傳統為代價,而文化的提升,可以加強凝聚力,使發展達到新的水平。
網上潮流雜誌 例如越南的文化、體育及旅游部副部長李精海在論壇上說:「面對全球化在世界上迅猛發展,越南政府發覺,在工業化、現代化和參與國際融合的過程中,文化傳統是需要保護的重要元素。」
這樣的保護并不容易。日本文化廳文化財部部長石野利和認為:「要保證未來日本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,一個不可缺少的元素,是在傳承中要有互相尊重的精神。」但似乎更重要的,是讓公眾都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,都有保護自己文化傳統的決心和行動。
網上潮流雜誌 中國國家文化部部長蔡武介紹了內地在這方面五點做法和經驗,一是政府的主導作用,二是民眾的主體地位,三是遵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身規律,四是加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,五是借鑑國際經驗。他指出:「人民群眾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者、擁有者和傳承者。人民群眾遺產意識的提高,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保護。」
網上潮流雜誌 只要公眾重視起來,真正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看作是祖先的珍貴遺產,傳承自然水到渠成,政府的持可以事半功倍。菲律賓國家文化藝術委員會主席德利安教授強調:「前提是文化自尊,要以亞洲人本身的目光去看待自身的文化,而不是仿效歐美的外來目光,把本地文化視為低等。」
網上潮流雜誌 亞洲提升文化地位的一個有利條件,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非常豐厚。中國地大、人稠、少數民族眾多,資源更優勝。目前,中國已有28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」,六個項目入選「急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」。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更已達到1219個,還有省、市、縣級的名錄。
網上潮流雜誌 香港已有六個項目分別入選到聯合國和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通過政府和民間各界的合作,加上香港非物質遺產的普查繼續展開,我相信,陸續會有更多香港祖輩智慧的結晶品重新展現在社會面前,受到重視。網上潮流雜誌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